相亲失败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才是婚姻真正的意义所在

85后还在挣扎,90后还没上岸,95后已经成功加入催婚一族了。而在走进婚姻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免不了相亲这一环节。最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很多剩男剩女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既没有主动去认识或追求另一半;也不愿意通过相亲去给自己找寻机会。而是坐以待毙,等爱情找上门来。

其实当我们进入社会以后,每天几乎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加上工作的局限性,很多人很难有别的机会去认识一些新朋友,所以他们想靠自己去找到另一半也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即使遇见了,也不敢去追求人家,然后在一次次错过中被生下来。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些人往往都很排斥相亲。有些认为相亲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有些认为相亲是一件希望很小的事情;认为相亲是很麻烦的事情;甚至认为相亲对象基本都很差,配不上自己。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至少他们对于相亲这件事,生理上就是反感的,认为只有没有能力的人才要相亲。

“愿得一人心,免得老相亲。”

我曾经在某知识分享平台上看过上面这条问题,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很多人在相亲的时候,把相亲和恋爱弄混了,特别是女性朋友,普遍比较爱幻想,明明是在相亲,但心中想的还是恋爱被追求的那一套,相亲不成功是难免的。”仔细想一想,确实很有道理,可以说是我见过关于相亲失败最客观的答案了。林语堂先生在谈论婚姻时,也说过异曲同工的一句话:“我们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爱情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同样,为什么你的相亲总是失败,那是因为你用谈恋爱的方式去相亲,怎么可能不失败?

在我看来,相亲是一种目的性和功利性很强的择偶方式,注重的是双方的条件,讲究的是价值交换。只要条件对等,彼此能够提供对方需要的价值,在性格三观上没有太大冲突,是可以步入婚姻的殿堂。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传统的自由恋爱模式中,女孩一般都处于被追求状态,习惯了坐看男人向她展示自身价值,然后再决定是否与他更进一步。可是在相亲中,大家是平等的。作为一个成熟女性,你必须把青春红利期的那一套恋爱模式收起来,在面对心仪的对象时,懂得主动去释放自己的好感,懂得去展现自己的价值。

何况在男人的择偶观中,女人年轻好看性格好就足够了。因此那些单纯的小姑凉,轻松就嫁出去了,而上了年纪见过世面的大女人,越发懂得自己要什么,她反而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这些太有想法的女人,很多男人也是望而生畏的,因为男人要足够强大,能懂得她们的好,才能得到她们的心。

我们常说,爱情要稀里糊涂一点,太清醒是没有爱情的。同样,放下点要求,不能完美主义,爱情才会近一点。

读者晓玲最近两次相亲两次被男方拒绝,这让她非常郁闷。第一次相亲,男方属于“老实型”男人,长相一般家境普通但为人诚恳正直,张晓玲觉得两人在相亲过程中聊的很好,有想继续发展下去的想法,但转头男方就通过媒人拒绝了她,理由是两人的婚姻观不合。第二次相亲,男方开朗帅气,一开始交流过程还算顺畅,但聊着聊着相亲就从两个人的交流变成了张晓玲自己的独白,没过一会男方就找借口离开了,这次没有明确的给出拒绝的理由。如果是对方条件非常好,晓玲条件差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两次相亲对象的条件和她相当。张晓玲把两次相亲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年龄,觉得男方是因为不想娶大龄剩女,才找借口拒绝了自己。相亲是“艺术活”,相亲的成败除双方的自身条件和对婚姻的要求之外,会不会说话和能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婚姻的态度也很重要。

两个陌生人通过相亲坐在一起,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认识,几乎90%都是通过交流建立的。

我告诉晓玲,她的想法是典型的恐婚思维。就好像她的朋友圈动态一样,“愿得一人心”,指的是付出对方想要的,然后得到对方的心。可是,真正卓文君写的《白头吟》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才是婚姻真正的意义所在。“一心人”指的是两人同心。在你的心努力向我靠近的同时,我的心也努力向你靠近,最后两人同心。所以,为什么你的相亲总是失败,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明白,婚姻真正的意义。

恋爱是两个人的偶像剧,充满着风花雪月;结婚则是两个人组队一路打怪升级,一起共抗风雨,充满着柴米油盐。所以,怀着追求风花雪月的心,走进理性务实的相亲中,那么你一定会失望而返。

愿我们上半年所有的遗憾,都是下半年惊喜的铺垫,愿所有的幸运和美好如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