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爱你的人在恋爱里的表现
这样的情况下,拆分开重点来说,会保证以下两点:
1.内在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由于相似的三观作为基础和铺垫,除了彼此相爱的性吸引力以外,两个人在很多事情上的内在观点不会相悖。
只不过由于‘表现形式’的互补性,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太一样的行为和态度。
但大方向是一致的。
2.不同的(互补)行为往往具有强吸引力
即,我们想要的东西是类似的,可是你竟然可以做到我没有想到的/做我想做不敢做的。
这种情况下,对方的不一样的行为,往往会让这个人感觉到‘仰慕和欣赏’,并且伴随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好奇心。
就像,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当收到委屈和欺负的时候,往往敢怒不敢言;这个时候,如果一个人挺身而出,敢怒敢言的话,说了这个人想说出来的话,做了他不太敢做的事儿,那么自然,就比较容易被这个人吸引。觉得他挺棒的!
这里的‘互补性’,说的是‘两个人在特长,思路和做事方式上的互补。’
比如说,一个动一个静,一个‘外热内冷’,一个‘外冷内热’。包括很多小说电视剧等等里面约定俗成一样的CP组合:“自古红蓝出CP”。
基本上都是价值观彼此认同且欣赏,只不过对方互补了自己想做却没有做,没有敢做,意想不到的另外的处事态度和方式而已。
两个人只不过行为表现是互补的而已,内在其实是彼此欣赏和彼此认同的,这部分离不开‘相似的三观’做铺垫。
现实中,真实的三观不同且互补,或者三观本来就不同情况下的行为相似。
有些行为表现出来相似,但出发点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真正爱你的人在恋爱里的表现,和一个情场高手在恋爱里的表现,有时候在关系里表现出来‘爱你’的行为和态度,往往容易出乎意料的相似。
在这点上,很多社会和两性经验不足,恋爱小白们往往都是难以分清楚的。
先把理论部分摆出来,是为了说明一个理想化的状态。
但很多时候,在恋爱关系里的双方,往往是先吸引,发现共性,然后在逐渐发现不同的。这是常态。
你发现了没有,很多人在一开始的吸引以后,不管是因为相似性吸引,还是因为不同而吸引,很多人都会拼了命的去寻找两个人的相似性。这点上,很多女孩子尤甚。
“你看,我喜欢的XXX,他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我也喜欢啊。你说我们是不是很有缘分。”
“他竟然也喜欢绿色,喜欢乐高啊。”
“为了他,我决定学一学滑板。”
同样,男生喜欢上一个妹子,先看的也是共性。有些不是自己原本的特质的,也会为了爱,向对方开始靠拢。
后来恢复理智,才会逐渐恢复成自己的常态。
理想状态始终是理想化,是不一定能够遇到这样的情况的。
毕竟,我们很多时候开始接触到的另一半,都是和自己有着不少相似性的人。尤其兴趣爱好,特长。
喜欢才会去关注,才有机会相处和欣赏。
比如,在学校里,有时候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的都是同专业的学生;同好会或者社团里认识的暗恋对象,也都有着相似的爱好;等等。
这种情况下,一旦在一起,虽然有共同话题是件好事,但如果双方的特长相似的话,在一起就会难免没有‘竞争的心态’。
举个例子。
当时我一个跳街舞不错的哥们,就喜欢上了自己同社团的一个妹子。一开始,也是被这个妹子特别飒的舞蹈所吸引,两个人由于近水楼台,天天有机会就腻在社团里面练舞,后来在一起了。
可是后来妹子的学习速度和天分非常的强,进步速度简直所有人肉眼可见。很快,妹子在社团的影响力和名气已经超越了他。他的心态从开始的教导,赏识和钦佩,渐渐变成了打压,嫉妒和不满。
在他们相处中,虽然不是故意的,可是字里行间也会伴随着‘不那么愉悦的情愫’。态度不好,导致双方矛盾激发,频频吵架。
这就是同样特长相似性的优秀,导致了一方‘自尊心’的受挫和刺激。本来是欣赏的感情,变成了竞争心理,就怎样也‘祝福’不起来了。
最后,有一个点其实非常需要彼此的相似性:即,相爱的程度。
好的感情,可以长期的持续下去,细水长流的,往往都是双方处于一种相爱,相互付出的平衡之中的:你为我想,我也为你想,你心疼我,我也在乎你。
就相爱的程度来说,相爱的程度相似最好。
否则,谁爱的更多了,关系失衡了,对方就会容易变得有恃无恐,最后只能走下坡路了。
满足需求,无论是情感还是其他,都是两性关系的核心基础。只有相互可以满足彼此的需求,才能维持长久的关系。
不仅仅三观,包括生活的目标和沟通方式都算。
所以,爱的多了,拉回来一点,也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爱的少了,在被提示的情况下,多在乎关系一点,自然会让感情变得更好。
总结一下:外在条件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特长互补;内在追求,相爱程度和三观具有相似性的情侣,更加容易走长,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