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原生家庭
《乘风破浪的姐姐》打响网络,一位气质“姐姐”带着自己的霸气出场,她就是陈松伶,虽然已经50岁,但还保留着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的面容,却不知道在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的是一颗坚毅的内心,百受岁月的历练,却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心灵。随着陈松伶故事的讲述,“原生家庭”一词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
我特地找到了“原生家庭”的含义:“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原生家庭一词似乎成了网络中最火热的一个词,已经不止一次,也不止一部电视提过这个词,而且很多电视已经生动的演绎出了被不好的原生家庭迫害下的孩子。
陈松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了父母挣钱的工具,父母为了让她在演艺圈发展,拒绝了她自己的梦想,甚至因为她不想进入演艺圈而打了她,但是好在她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早早的跟家里断绝了关系,直到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之后,还是走上了这条道路。
她生活的坎坷,包括性格上的一些小缺陷,都是来源于她的原生家庭,是她父母给予她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给了她或多或少的压力,其实她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之后,完全可以选择别的道路,但我认为这个跟她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最终还是走上演艺圈这条路。
都说一个人的童年是最重要的时光,因为童年的时间完完全全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我记得《自卑与超越》一书的作者阿德勒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句话就把原生家庭一词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理解成幸福的原生家庭可以治愈人的一生,但是不幸的原生家庭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弥补。
苏明玉纵然可以成为职场女强人,但是内心依然隐藏着一丝自卑,面对母亲的离世,她回想起来太多家庭所给她的生活,正因为童年的阴霾影响着她,才会出现对亲人的冷漠。在她的原生家庭中,没有母爱父爱,只能看到一位偏心的母亲和有事没事就跑厕所的懦弱父亲。而她又是坚强的,坚强到自己可以为自己打拼出一条道路,让自己站在人生巅峰,但是最终还是回归家庭。是失忆的父亲改变了她,让她学会“和解”,除了跟自己的家人和解,就是跟自己的内心和解,才会出现全剧的最后一幕,一个能感受到温馨的小明玉趴在妈妈的怀里。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和解,有些人一生困扰在原生家庭之中,不得脱身,因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
对人性格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除了父母遗传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长时间在一种生活状态下,就会让人的思维和性格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当原生家庭并不好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个人的生性多疑,甚至有的人会出现恐惧等心态,这是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没有给他一定的安全感,反而是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去成长。
孩子天生就有感知能力,能感受到身边的人对他的好与坏,而原生家庭就在对孩子的感知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给孩子一个根深蒂固的性格塑造。
孩子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原生家庭中度过,一个有缺陷的原生家庭仿佛是一个战场,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人思维模式的影响
模仿是一个孩子的天性,而父母又是孩子第一个模仿对象,这个模仿对象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跟孩子一起朝夕相处的其他家庭成员,这些都是原生家庭的一部分。
这就是对孩子思维上一个小小的改变,当父母去争吵或是去剥夺对孩子的爱,这个时候就会给孩子的思维模式有一个错误的引导,有一些孩子会把错误的行为当做正确的行为去模仿,造就了自己从小心理上的缺陷。
文欢曾在《历史不忍细看》中评价张爱玲:“张爱玲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在心里筑起一道坚硬的屏障,把她与世界隔开。”长时间在一个充满冷酷的环境中长大,对于一个孩子心理上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张爱玲的冷淡就与童年密不可分。其实童年时代的原生家庭,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可见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显著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好的家庭?
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一书中说过:家庭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个体系,容纳着彼此紧密相连的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其他人。
既然家是一个整体,那么就应该每个人彼此相爱,把家演绎成一个幸福之地,这样的原生家庭也可以很好的,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去施展自己的爱,而每一个孩子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温暖有爱的原生家庭。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三观,以及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不让这个影响往不好的方面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想一想,自己该给孩子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好的发展?怎么样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性格?以及怎么样让孩子学会去关爱?
作为父母带着这个问题好好想想吧!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会影响着每一个人,那么却还有一些人背道而驰,相信这并不是每个父母的初衷,所以在我看来,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学会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